天津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 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2020-04-15 阅读量:148 来源:机智网

      为践行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工信部科〔2018〕283号),抢抓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同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促进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根据“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围绕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落地应用和产业集聚两条主线,瞄准国内一流、国际先进发展目标,着力推进我市核心技术创新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形成配套完善、场景丰富、高效协同、充满活力的创新发展新生态,打造车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制高点。

  (二)基本原则

  系统部署,统筹推进。加强车联网产业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研发、标准体系构建、测试评价验证和应用示范推广。

  协同发展,跨界融合。构建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政产学研交流合作,推进车联网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协同,促进跨行业标准制定与技术融合。

  创新驱动,应用先行。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建设,加快各类测试评价和应用示范场景搭建,通过应用研究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创新。

  开放共享,安全可控。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鼓励企业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探索车联网落地应用商业模式。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健全车联网协同管理安全机制。

  二、主要目标

  到2022年,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行业融合取得阶段性突破,设施建设、技术创新、测试验证、标准制定、应用示范能力显著提升。初步建成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车联网产业集聚区和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居民出行服务体验良好,智慧交通形态初具雏形,创新发展的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总体规模突破800亿元,形成较完备的智能网联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产业体系,培育一批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打造2至3个国内领先的产业集聚区。

  关键技术实现突破。建成高级别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研发体系,在感知单元、计算芯片、决策算法、智能线控、边缘计算等领域实现突破。利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加强面向测试评价与安全防护的关键技术研究,支撑车联网产品落地应用。

  标准体系加快建设。形成跨行业标准制定协同机制,完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标准。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推动标准国际引领与交流合作,提升国际话语权,有力支撑车联网产业创新发展。

  应用场景拓展升级。推进西青区车联网先导应用,东丽区、滨海新区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应用示范项目建设,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场景覆盖区域面积不低于600平方公里。拓展车联网信息服务商业模式,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30%以上。

  到2025年,实现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显著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突破、标准体系构建、测试验证能力、应用示范场景、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基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设计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5G—V2X)逐步实现商业化应用,智慧城市综合形态显现,使天津成为全国车联网重点产业集聚区、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区、国际标准制定引领区、落地应用示范区,实现“人、车、路、云”高度协同,人民群众的智慧出行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融合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1.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对接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机构等国家创新资源,加强部市合作,开展联合攻关。发挥和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创新能力,搭建以天津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产业创新载体,开展关键共性核心技术研究。鼓励骨干企业、行业协会、平台公司等开放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成立天津市车联网产业创新联盟,合作打造车联网生态圈,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构建车联网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2.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整合电子、信息、通信、交通、汽车等行业资源,攻克一批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鼓励车规级人工智能芯片、导航定位芯片、雷达信号处理芯片等技术研发,系统开展视觉传感器、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基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设计的车联网无线通信技术(LTE—V2X)、5G—V2X等产品的开发、测试及应用。加强车联网运营数据挖掘、清洗、存储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边缘计算智能服务,实现“人、车、路、云”信息交换和共享。开展车载总线安全架构、车载安全芯片、车载操作系统安全设计、车联网软硬件防护、车载芯片密钥、入侵检测、态势感知等技术研究。

  3.打造新型零部件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制造体系,重点实现新能源汽车与车联网技术融合提升。以整车研发制造为龙头,打造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加快车规级传感器、智能车载终端、计算控制平台等零部件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传统汽车企业研发和生产体系升级。加快研究新型汽车电子电气信息架构、智能座舱、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技术,打造跨界协同的产业链条,建成行业领先的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基地。

  4.塑造特色产业集聚区。以西青区、东丽区、武清区、滨海新区为重点,加大高科技企业培育力度,打造一批覆盖线控部件、环境感知设备、车载计算平台、车路协同通信、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及云计算等领域的高成长型企业,塑造有特色、有活力的车联网产业集聚区,引入和培育车联网产业服务平台,促进产业上下游实现信息、资源、人才共享,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围绕数据、算法、算力、芯片、软件、通信等车联网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引进国际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吸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领军企业落户,形成优势资源互补、分工协作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1.加快推进道路数字化升级改造。以西青区、东丽区、滨海新区核心区为重点区域,推进智能交通信号灯、交通电子标志标识、交通感知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交通信息发布系统等相关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加快高速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设施建设,提高路侧单元(RSU)与道路基础设施、智能管控设施的融合接入能力,构建集感知、通信、计算等能力为一体的智慧道路环境。

  2.提升新一代通信网络覆盖水平。加快LTE网络升级改造和5G规模化部署,提升LTE—V2X网络覆盖水平。实现外环线内及西青区、东丽区、滨海新区等城市道路及主要高速路段的5G网络全覆盖,推进5G、窄带物联网(NB—IoT)和增强机器类通信(eMTC)多网协同发展。建设基于LTE—V2X无线通信关键技术的车联网服务平台、多级分布式V2X计算平台体系,建立“云、边、端”分级协同的全时空感知技术体系。推动国家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直连通信5905—5925MHz频段使用许可颁发,开展路侧无线电设备组网试验与规范应用。

  3.推进车联网大数据中心及云平台建设。加快建设西青区、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大数据中心,鼓励建设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综合管理云平台,强化车辆网联信息融合感知服务能力,完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提升市民高效、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支持企业或区域建设专业化平台,聚焦典型应用场景,实现对车联网技术多主体线上协同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支撑。基于“车、路、云、网、图”等多维度数据信息,引导行业平台和政府部门数据间互联互通,提升智慧交通信息化管理水平。

  4.加速高精度地图和定位技术应用。依托重点辖区车联网应用示范场景,加快开展高精度地图数据存储格式、数据交换接口和车道级导航算法研究。推进高精度地图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超宽带(UWB)室内定位及相关新型定位定姿技术深度融合,形成高精度地图众包测绘、自动标注和标准化生产能力,推进基于第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差分基站等设施建设。鼓励具备基础条件的企业建设动态高精度地图基础数据平台,实现地图数据快速更新和精准发布。

  (三)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抢抓产业发展先机

  1.建立跨行业标准协同机制。加强与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及其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等重点单位对接,积极参与相关行业标准化工作组,推进标准研究与验证。加强同电子、信息、通信、交通等领域相关标准委员会合作,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标准制定联合机制。

  2.加快关键领域标准研究。贯彻《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工信部联科〔2018〕109号)总体要求,按照“共性先立、急用先行”的原则,逐步完成自动驾驶测试场景、信息安全、自动驾驶测试规程、仿真测试评价体系、车联网通信等关键领域标准规范制定。开展车联网应用服务、运营平台以及数据管理等标准规范研究,加快车联网网络与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测试评价类以及安全认证类标准,支持第三方机构加强测评标准体系研究,全面提高车联网安全检测能力。

  3.增强标准国际引领与交流合作。积极协调推动国际车联网标准制修订工作,深入参与功能安全、场景测试、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标准制定。推动与欧洲、美国、日本等相关标准制定机构成立国际智能网联汽车生态合作联盟,加强与ISO、SAE、ASAM等国际机构合作,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标准规范研究平台。拓展与国际行业机构、第三方机构、国际组织及核心企业合作,将天津市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以及全球智能网联汽车标准引领城市。

  (四)打造三级测试体系,增强测试验证能力

  1.推进虚拟仿真测试环境建设。加快高精度地图采集及典型道路场景库开发,构建自动化生成虚拟城市路网及动态交通流的场景仿真云平台。开发感知、定位、决策、控制、V2X等产品算法级、系统级软硬件仿真测试融合技术,制定虚拟仿真测试评价规程。建设典型城市的虚拟化道路,开发支撑有条件自动驾驶(L3级)、高度自动驾驶(L4级)仿真测试的场景库,覆盖典型功能场景类型不少于1000类,测试用例数量不少于10万个,提升自动驾驶算法加速测试能力,加强智能网联仿真技术和评价方法的国际化推广应用。

  2.建设封闭研发测试基地。以西青区、东丽区、滨海新区为重点,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封闭研发测试场地,场地总面积不低于3000亩,打造包含快速路、城市街区道路、乡村环境道路、ADAS区、高速公路等场景的车联网功能验证平台,为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及应用示范提供性能评估,为行业提供车联网系统级、功能级权威测试环境。

  3.全面打造半开放及开放测试路网。加快开放测试道路选址规划与路网建设,拓展开放测试城区。以西青区封闭测试场为核心向外辐射,加强对西青区中北镇、东丽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河教育园区三个区域的衔接,形成产业技术、行业管理和学术研究三条开放测试道路主干线。加快现有开放测试道路智能化升级改造,依托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机构开展不同等级的车辆智能化、网联化开放测试验证与能力评估。在滨海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半封闭道路区域,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特定功能场景测试,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与应用示范。

  (五)发展综合示范应用,培育智能交通生态

  1.大力推动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支持西青区等行业重点发展区域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以车联网创新应用示范为目标,构建具备一定市场发展基础、可商业化落地的多应用场景。搭建车联网融合发展综合平台,服务前瞻技术研发、标准研究制定、测试评价验证、国际创新协作等关键领域,打造产业发展集聚区。积极探索先导区运营模式,形成以政府主导,汽车企业、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科技公司、通信运营商等全产业链共同参与的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培育车联网用户,强化公众认知,引导消费升级。

  2.开展丰富的车联网场景示范应用。在西青区、东丽区、滨海新区等有条件的区域构建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发展水平相契合的应用场景,开展共享汽车、校园接驳车、环卫作业车、园区物流车、公交车等智能化、网联化应用,扩大示范应用范围。在天津港推动智慧港口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应用,在天津南站开展轨道交通与道路交通联动智能化应用,在海河教育园区设立智慧公交产教研示范平台,探索创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应用管理体系,形成多元示范效应。

  3.探索城市级智慧交通综合应用。推进新一代交通控制、车联网大数据、先进感知监测等系统综合应用,实施智慧公交、智慧高速、“两客一危”智能管理、出租汽车信息服务等一批重点项目,实现车联网全场景接入,形成城市级智慧交通综合应用。开展以智能信号交互、车速导引、自适应巡航增强等为核心的汽车智能类示范应用,探索远程遥控驾驶、车队编组行驶、动态地图导航、路侧辅助感知云端决策等以协同为核心的智慧交通类示范应用,对接智慧城市发展进程。

  (六)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机制

  1.加强安全技术能力。增强产业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加快数据管理、网络通信、云控平台、终端系统等系列安全产品和安全仿真测试工具研发,研究制定车联网无线通信网络、数据全要素安全检测评估体系,搭建分层次、全方位的车联网安全测试评价和认证服务平台。建设跨车型、跨企业、跨行业的车联网统一数字身份认证与信任支撑平台,推进安全可靠密码研究与应用。

  2.建设安全服务支撑体系。突破产业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重点核心技术,搭建资源完备、更新及时、信息准确的车联网行业专用安全漏洞数据管理平台,积累车联网专用漏洞数据不少于5000条,覆盖国内市场主流车型。鼓励建设集车辆运行安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软件远程升级安全保障于一体的车联网综合管理云平台。鼓励政府与企业平台之间的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打造整体态势感知、信息共享和应急协同能力,形成面向全国的车联网安全保障体系。

  3.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引导汽车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督促企业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和数据安全防护,全面提升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完善车联网安全监督管理、数据保护、信息共享和通报、应急处置等全方位管理机制,强化对企业的监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协调

  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成立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委等部门组成的协同工作小组,统筹指导全市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审议工作推动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政策瓶颈。加强上下联动,建立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和产业联盟、智库等之间的协同工作机制,完善技术攻关、标准制定、测试评价、交通管理等方面政策法规。

  (二)加强财政金融支持

  充分利用智能制造财政专项资金,对车联网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产品测试验证、标准规范研究制定以及数据与信息安全评测等予以精准化支持,推动开展车联网新技术应用示范。积极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母基金,对涉及车联网的领域予以支持。鼓励金融机构与企业进行对接,通过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多种方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强化创新人才引育

  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高校设置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或开设相关课程,推动跨学科建设,加强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极落实“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加快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高端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集聚。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并指导制定智能交通领域未来发展方向。

  (四)开展多元交流合作

  进一步发挥世界智能大会等重大平台的积极效应,举办高水平车联网产业论坛,打造全球性智能网联汽车合作交流平台。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及跨行业、跨区域合作,实现行业、区域间优势互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车联网产业融合创新生态体系形成。鼓励我市企业、科研机构参与国际产学研合作和标准制定,促进国际领先企业在我市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对接世界先进技术和产业链。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代章)
2019年12月4日

企业入驻
0574-88212221

客服微信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