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煤矿寻求改变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光线黯淡、空间狭小、空气混浊是煤矿所呈现出的面貌,矿工在开采煤炭、石油等矿物资源时,往往需要在矿井下工作许久,承担着繁重的工作压力,体力消耗较快。如今的采矿业与以前相比,已发生了许多变化。
出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双重需要,随意开采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做法已被明令禁止,合法、有序、高效的开采方式正在全国多地推行。与此同时,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精良装备实现采矿智能化、高效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应急管理部、财政部、科技部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1年,建成多种类型、不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煤矿,初步形成煤矿开拓设计、地质保障、生产、安全等主要环节的信息化传输、自动化运行技术体系,基本实现掘进工作面减人提效、综采工作面内少人或无人操作、井下和露天煤矿固定岗位的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
这一意见的出台,一方面体现出国家有关部门对煤炭工业发展状况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表明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采矿、石化等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空间,实现智能化矿物采掘与管理势在必行。那么,在煤炭工业中,哪些技术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呢?
智能制造助力智能化改造
综合来看,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可融入煤矿资源开采、通风、洗选、安全保障、经营管理等环节,让煤矿、矿产、矿车等相关信息数据可以实现实时收集与共享,以此为项目决策者决定开采的矿种、数量、周期等提供参考依据。
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挖掘机、工业机器人等设备,可以形成全面感知、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实时互联、动态预测、协同控制的智能系统,进一步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障煤炭稳定供应。基于此,煤矿智能化的实现有了更多技术保障。
据了解,目前我国贵州、山东等多个省已经开始进行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贵州在实施煤矿智能化机械化升级改造过程中取得了佳绩。据统计,截至2019年11月31日,全省共有326处煤矿实施辅助系统智能化升级,129处煤矿实施综合机械化改造,22处煤矿实施采、掘工作面智能化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算法正在帮助多地矿业公司从各类数据中获得战略性业务见解。利用算法分析历史和实时数据,企业可以据预测警报动态调度整个矿场的作业、 通过员工疲劳监控来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平台建设联动矿业建设
加快相关平台建设也成为了当前各地布局的重点。接下来,各地将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方向,积极建立煤矿信息大数据分析与共享交换平台,同步推进网络安全和煤矿智能化发展。借助信息共享平台,不仅本地各矿区的人员、设备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各城市之间的矿业联动管控也将变得更加全面和系统。
在我国煤炭工业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多项成果。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基础理论研发滞后、平台支撑作用不够、技术标准与规范不健全、技术装备保障不足等问题,仍需要政府部门、科技机构、煤矿企业等多方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去解决。
展望未来,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煤矿智能化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绿色环保、节能高效、数字化减人、机械化换人将成为煤炭工业的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