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推动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020-04-15 阅读量:179 来源:机智网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意见》(津政发〔2018〕12号)等文件精神,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全市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支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抢抓智能科技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培育资源聚集、开放共享、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工业互联网新生态,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制造业新体系。以优化制造资源配置效率为主线,以企业核心业务、平台和重点设备上云为牵引,坚持“建平台”与“用平台”、“强弱项”与“补短板”相结合,加快构建工业云和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撑体系,深化平台普及应用,培育和发展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区两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建立互联互动机制,协同多方骨干力量,按照企业自愿与政府引导相结合、政策性引导和货币化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支持鼓励企业积极融入平台建设,参与平台建设、推广与应用。

      ——需求导向,分类推进。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及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根据其信息化发展基础和个性化需求,制定差异化的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策略。中小微企业首先实现云计算初级应用;大中型企业通过“移动化”改造、“互联网化”升级、“智能化”提升等途径逐步实现深度应用。

      ——多方参与,协作共赢。以提升平台服务广度和质量为核心,联合软硬件开发商、系统集成商、基础设施提供商和应用服务提供商,以及产业链合作伙伴,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和应用服务体系,协同开展技术支撑、咨询、培训、实施、运维等服务。

      ——推进应用,促进转型。将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与信息技术应用相结合,根据实际需求采购云计算资源、平台支撑、解决方案、应用软件等,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将“上云上平台”作为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突破口,着力提高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能力,提升综合竞争力。

三、任务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任务目标

      到2020年,全市面向制造业的云计算技术、产业、应用和服务体系及产业生态初步建立,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意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打造形成工业互联网的服务体系和产业链条,企业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水平显著提高,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增强。全市工业新增上云企业2000家以上,培育在国内有影响力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1-2家、面向特定行业和区域的企业级平台3-5个、工业云平台及应用服务商不少于30家,搭建不少于5个市级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形成典型标杆应用案例100个。

      (二)主要内容

      根据企业对云服务的不同需求,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的主要内容是推动企业基础设施与基础管理上云、企业平台系统上云、企业业务应用上云和产品/设备上云。

  1. 企业基础设施与基础管理上云。一是计算资源上云,使用云平台的各种弹性计算服务,实现计算资源集中管理、动态分配、弹性扩展和运维减负。二是存储资源上云,使用云平台的块存储、对象存储等云存储服务,提高数据存储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三是网络资源上云,使用云平台的虚拟专有云、虚拟专有网络、负载均衡等网络服务,高效安全利用云平台网络资源。四是安全防护上云,使用云上主机安全防护、网络攻击防护、应用防火墙、密钥/证书管理、数据加密保护等安全服务,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五是协同办公上云,使用邮件、会议、通信等云服务,形成维护成本低、服务效率高的办公系统,提高办公效率。六是经营管理应用上云,使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云服务,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2. 企业平台系统上云。一是数据库上云,利用云数据库系统,实现各类数据跨平台、跨业务的协同管理。二是大数据分析上云,利用云端大数据平台推动数据资源集聚,进行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挖掘和协同应用。三是中间件平台上云,利用云上中间件服务,构建分布式系统架构,满足“互联网+”转型的需要。四是物联网平台上云,将海量物联网终端设备接入云平台,实现设备高效可视化在线管理。五是软件开发平台上云,通过云上开发平台进行软件生命周期管理,快速构建开发、测试、运行环境。六是人工智能平台上云,利用云平台的计算资源,形成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智能服务能力,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
  3. 企业业务应用上云。一是运营管理上云,使用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资源管理等云服务,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水平。二是研发设计上云,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产品开发等云服务,在云端部署开发、设计环境,提升研发效率和创新水平。三是生产控制上云,通过MES(制造执行系统)、生产数据等系统上云,优化生产控制流程,提升生产效率和水平。四是智能应用上云,整合企业全局数据,打造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营销、智能服务等智能应用,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
  4. 产品/设备上云服务。在产品/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等信息化和智能技术,实现产品/设备的数据采集、故障诊断、预测分析、预防性管理等远程的运行和维护。

四、重点工作

      (一)大中型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

      推动大中型企业将信息基础架构和应用系统向云上迁移,重点推进设备上云和业务上云,开展基于云的移动化、互联网化业务落地和智能化提升,用互联网、云计算模式改造原有信息系统,动态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企业内部全流程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新模式。推动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快数据资源整合,打通各个环节数据链条,提升关键经营环节业务信息集成和辅助决策水平,促进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二)中小微制造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

      支持制造业广大小微企业和创业企业使用云应用软件,开展基于云的移动化或互联网化应用。发挥各类产业园区、特色工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和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推动工业企业充分依托公有云、行业云平台,购买服务、租用系统,应用成熟的设计、管理、仓储、供销等云应用软件和云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推动中小企业设计、制造、服务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提升社会制造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三)工业云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充分发挥骨干云平台服务商的主导作用,重点支持3-5家综合云平台服务商发展,提供满足特定需求的计算存储资源租用、制造业软件开发部署、在线应用等工业云服务,整合工具库、模型库、零部件库、标准库、知识库等数据信息,实现资源汇聚和服务运营,逐步向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演进。培育3-5家面向特定行业和区域的企业级平台,大力发展满足行业化定制、区域产业特色需求的应用和服务。培育30家以上的工业云平台及应用服务商,为广大企业开发和提供丰富多彩的应用产品,在数据管理、系统实施、行业解决方案等领域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支撑服务,增强全市企业“上云上平台”的覆盖能力和服务能力。

      (四)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提升行动

      以“补短板、强弱项”为目标,加快提升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夯实工业互联网应用基础。引导企业开展工业互联网企业内网络改造,加快信息系统在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全面覆盖、综合集成和创新应用,打造互联工厂和全透明数字车间,形成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等应用模式,催生制造业众包、众创、智能服务等互联网新业态。

      (五)企业“上云上平台”宣传培训行动

      市、区两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制订培训宣贯计划,与云服务商合作组织企业培训,提高企业对上云的认识。云平台服务商应积极配合各区开展宣贯培训工作,并加强对各类云应用服务商等生态合作伙伴的赋能培训,联合云应用服务商或有关行业协会,分区域、分行业开展企业上云培训。鼓励有条件的云平台服务商搭建开放式的工业云体验中心,在场地、软硬件设施、培训服务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全市三年组织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培训50批次以上,覆盖企业超过5000家,建设不少于5个市级工业互联网体验中心。

      (六)典型应用试点示范行动

      围绕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新模式应用、支撑制造业发展的各类互联网服务平台建设、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等领域,在重点行业筛选出一批试点示范企业。鼓励咨询服务机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平台服务商开展点对点服务工作,为企业提供评估诊断、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编制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服务,并携手生态合作伙伴,配合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和上云上平台。在试点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重点打造100家上云上平台标杆企业,充分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广大企业上云上平台。

      (七)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建设行动

      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服务商,针对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需求,开发一批低成本、快部署的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产品,构建面向工业应用场景的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加强骨干平台服务商、云应用服务商和上云标杆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鼓励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联盟支撑政府部门相关工作,开展产业规范与标准制定、课题研究与产业评估、生态建设与产业孵化,举办赛事、展览、国内外交流与产业对接等活动,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驱动生态。

      (八)工业互联网创新创业行动

      深入推进制造业大企业“双创”,鼓励和支持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云上创业创新,通过建立资源开放平台、设立创投基金、提供创业指导等形式,推动线上线下资源聚集,带动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鼓励制造业企业加强与工业互联网生态链跨界合作,充分发挥能力开放平台、数据众智众创平台、应用服务平台等资源优势,共同探索新业务、新业态。通过举办工业APP大赛等方式,推动工艺经验的程序化、工业知识显性化和工业智能的云计算化,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培育一批工业APP软件。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8年9月—12月)。组织开展全市工业互联网发展宣贯活动,制定出台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政策措施。各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工作,征集遴选一批企业上云上平台服务商,平台服务商联合应用服务商等产业链合作伙伴开展相关业务培训。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8年9月—2019年6月)。以区为单位,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选择一批应用企业,进一步拓展试点示范的规模和范围,由云平台服务商帮助试点企业实施“上云上平台”改造。以区为单位,组织发动企业与云平台服务商对接,落实行动计划,推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试点示范遴选等工作。

      (三)规模覆盖阶段(2019年7月—2020年6月)。各有关部门与各类云服务商和应用企业协同配合,落实各项举措,全面推进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作,发动企业与各平台服务商对接,加大宣传推动、资源聚集力度,推动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启动建设。

      (四)总结提升阶段(2020年7月—12月)。对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工作取得的成效,汇总梳理一批典型案例进行经验推广。扩大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规模和应用深度,统筹全市平台资源整合和功能提升,研究制定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的持续措施。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建立市、区联动工作机制,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牵头推进全市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统筹协调解决“上云上平台”行动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制定发布纳入奖补的应用服务目录、试点示范项目指南和奖补标准等,建设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供给与服务资源池,更好的发挥联盟等社会组织作用,加强企业间的协同合作与资源对接共享。各区要建立相应推进机制,研究制定本区域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作路线图,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各项任务,有序推进。

      (二) 健全联合激励机制。有效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市、区两级工信、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天津市智能制造专项等资金,用于补贴本市工业企业购买云平台服务和支持企业业务系统云端迁移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第三方机构、联盟组织等开展评估认定、培训宣贯等工作。采取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云惠券”形式,作为购买云服务的财政补贴凭证;企业业务系统云端迁移示范项目给予不超过实际投资额20%、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资金支持;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给予不超过实际投资额2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各区应充分利用各自资金渠道,将企业“上云上平台”纳入支持范畴,将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与享受相关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平台降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出一点”联合激励机制,鼓励平台服务商采取优惠折扣、云代金券等各种形式促进企业“上云上平台”。

      (三)完善评估和督查机制。建立天津市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政策宣传、企业申请补贴、服务商展示的统一窗口。利用大数据技术对上云企业的数量、分布、应用情况等进行动态监管和分析评估。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骗取补助资金等行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责任。各区要定期开展工作评估,按进度推进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并及时报送进展情况和问题建议。

      (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发挥各类组织、媒体作用,对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行动开展系列宣传报道,扩大行动的影响力,并依托各类会议、活动做好宣传引导和推广应用工作。有效利用区政府、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宣传企业“上云上平台”知识、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等,在全市营造良好氛围。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8年9月17日

企业入驻
0574-88212221

客服微信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