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观点汇总!如何打好2022工业互联网的下半场?
2022-06-21 阅读量:888 来源:经济参考报、环球网、每日经济新闻、工信微

  经过4年多的探索实践,我国“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体系初具规模。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成功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目前在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150个,产业规模超万亿元。

  

  2022年已经过去一半,目前来看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支撑,成为指导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道标石,那么该如何打好工业互联网的下半场,机智网总结了近期相关领域专家的发言。

  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互联网企业与工业企业深度融合要做到优势互补,不是零和博弈或你衰我兴

  

  6月18日,在“清华五道口在线大讲堂”直播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就“大变局下的制造业数字化”主题发表演讲,李毅中表示,发展数字经济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字产业化,一是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是工具,产业数字化是目的。”

  谈及工业领域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李毅中谈到4个路径。

  首先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工业技术(industry technology)的深度融合。

  “这两个都简称‘IT’,两个‘IT’都有各自的先进技术和前沿技术。信息技术对于工业行业的先进技术可以起到助力和引导的作用,但绝不是代替,不能用数字技术来代替工业技术,二者各显风采,相互融合聚变就能迸发出新的能量。”

  其次是互联网企业与工业企业的深度融合。“这两类企业都在延伸发展,互联网企业要更多地了解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制造业;工业企业也要尽快熟悉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的积极性,增强数字化、智能化的本领。”

  李毅中说,这两类企业发展的基点应该是跨界融合,优势互补,相得益彰,而不是零和博弈,不是你衰我兴。

  第三是信息人才和工业人才的深度融合。李毅中表示,这两类人才都各自成长,同时向复合型发展,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但仍然存在很大缺口,至少是百万级的缺口。“除了人才培养以外,还要组织团队来联合攻关,从而可以优势互补。”

  第四个路径就是培育互联网平台,为企业、为社会服务,同时平台要和服务对象相互融合。李毅中举例说,比如超大型互联网企业和运营商、行业的专业平台、区域特色平台、头部企业成功经验提升的平台等相融合,促成解决行业共性问题的联盟。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工业互联网为产业创造新的机遇

  

  6月16日,在2022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总工程师张晓彤表示,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工业乃至产业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

  “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正在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航天云网贵州公司董事长杨灵运表示,工业互联网正在成为新一轮工业变革的核心载体。

  对于企业而言,以工业互联网为平台的数字化转型,是企业应对不确定性的有效举措。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技术变革带来的不确定性,如何既不丧失机遇,又不盲目决策,企业家过去更多靠经验、勇气、专业知识来判断,而在数字化时代,还要靠数据驱动。

  面向广大中小企业,专家认为,工业互联网是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动脉。“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小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根本原因在于其生产模式落后、供应链掌控力不足、融资能力欠佳和人才资源匮乏。”张晓彤说,数字技术改变了组织与消费者互动和交换的价值方式,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于破除中小企业发展困境意义重大,也为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工互联网之路”

  

  6月18日,制造到智造—2022工业互联网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发表了关于关于互联网的相关演讲,他表示近年来,我国基于5G的机器视觉和远程控制在质量检测与生产装备管理中已初见成效,但工业互联网在生产线上的应用仍需更大力度的破局。工业互联网只关注生产线还是不够的,要真正的做到智能化生产还需要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数据贯通,物流和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联动,并拓展到产业链上下流协同推进。

  现在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以云为平台、产业龙头企业牵引打通产业链数据,通过AI赋能,就能做到整合跨企业的生产要素,优化各方资源配置,发挥产业节约和集群化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供、需协同,带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将增强企业应对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能力。产业链协同的关键是在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的前提下,深度整合下、下游企业的关联数据,要善于运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技术。

  供应链的供给已经成为互联网的重点,工业互联网从产线扩展到产业链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很高,需要重视产业链上、下游的网络危险情报共享,从管理与技术等方面来应对,产业链的协同要按照市场有效的机制来推进。政府在营造产业发展生态与创新氛围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我国数字化转型态势良好,未来将积极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

  

  6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韩夏在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说道: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取得了长足进展。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融合发展水平迈上了新台阶。我们主要抓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行动。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0.7和25.9个百分点。在新技术、新应用的作用下,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都加速变革,有力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布智能制造国际标准42项、国家标准300多项,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家标准的覆盖率达到97.5%。建成了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了3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超过6000家,炼化、印染、家电等领域智能制造的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是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加快建设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已经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截至目前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标识解析体系已经完成夯基架梁,五大国家顶级节点稳定运行,二级节点基本实现全国省级地区全覆盖。培育较大型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四是大力提升产业支撑能力。2012至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从10.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软件产业规模从2.5万亿元增长至9.5万亿元,双双位居国民经济各行业前列,筑“魂”强“基”成效显著。工业APP数量突破60万个,经营管理类的工业软件市场占有率达到70%,产品稳定性、可靠性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完善融合发展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行动,提升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企业入驻
0574-88212221

客服微信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